所以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我父亲是一位国小校长,由于没有上过任何的华文教育,因此我父亲自从师训毕业,就被派往国小任教。虽然我父亲没有上过任何的华文教育,但他坚持将我们家的三位公子和公主送往华小接受母语教育。
前几天,我父亲的国小里来了一位转校生。这位转校生算得上是国小的稀客,因为他是一位华人学生,而且是从华小转校过来的。一如往常,出于公式,我父亲都会问有关学生的父母为何会选择转校而不继续留在原校上课。再加上这位转校生是从华小转过来的,因此更加了我父亲的好奇心。
结果那位学生母亲的回答让在场的我父亲,不禁觉得心酸。她用华语说:“校长,我也想让我孩子在华小上华文教育,可是你知道吗?华小的花费很大叻!对于我们这种家庭状况不太好的家庭来说,是一种负担的叻!而且那些小学老师讨钱时,又像喊打喊杀酱,很压力。”
这句话对于华社而言犹如当头棒喝。没错,我们华人经常都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可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今的生活水准和花费及生活压力下,一些经济不太好的家庭,也禁不住地妥协了,将孩子送往花费较少的国小求学。
无可否认的,华小主要的花费是来自于作业,电脑班,补习班等的花费。一般上,就我们新山地区而言,一位小六生单单是在华小里的花费,一年的花费肯定要超过RM500。再加上一些课外补习班,有关学生所需的花费着实不少。相比之下,一般国小生的花费,一年不超过RM100。在这样大的一个差别下,一些家庭经济欠佳的父母把孩子送往国小就读是情有可原的。
无论如何,因为经济问题而被迫选择放弃母语教育的华裔子弟,实在是令人感到伤心及心酸的。
希望华社及相关的部门能够注意这一类的事情,避免更多的华裔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被迫放弃母语教育。
华小作业簿太多,书本过重,甚至开销不小的问题虽略有所闻,但是不曾听说过renZ说的版本。
回复删除其实,我也一直都对于我国的教育系统是否能够让国民面对一个全球化年代而有所忧虑。
华小的教育方式,除了给予家长压力,我也担心是否会扼杀了小朋友的创意。
加上我们的社会对于学习总是从功利角度来思考,家长的怕输心态是否会让小朋友对学习产生恐惧感?
未来的社会最需要的创意和永续学习的能力会在新生代的身上看到吗?
只要大家关心,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从自己的身边作起。
我觉得身为华裔子弟,我们应该去捍卫我们的根。如果将来我有孩子,我一定会让他读华小,到了中学也要他考华语。
回复删除